产业政治观察 | “出海元年”之后:2024年政治风险对跨境电商行业影响几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22:20

编者按 ·  2024.02.02


2023年被部分企业和企业家视为中国企业的“出海元年”。当然,“出海元年”的概念讨论已经延续多年,早在2021年(或更早)就已经被业界敏锐地捕捉到。本文所讨论的“出海元年”区别于“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出海潮流,更多的是民企自发的市场行为。


从早期的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到TikTok、Shein、Temu在北美、欧洲攻城略地,再到“中国+1”背景下墨西哥、越南、印度的崛起,“出海”发展至今已不再只是选项,而是包括跨境电商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国内红海市场以外“绝地求生”的重要战场。无论是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To B业务,还是游戏产业、互联网服务业等To C业务,“出海”都有巨大的业务展望空间。



孙正义曾经提出“时间机器”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美国等比较发达的市场开展业务,等时机成熟后再掉头回到新兴市场,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以复制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这一理论面临着两大考验。一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就能够成功复制到新兴市场吗?从中国的实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早期谷歌在中国的运营,还是美国电商产业在中国的复制,都面临着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二是时间机器理论往往聚焦于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居高临下视角,而忽略了新兴市场国家也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以全球南方的经验来进军全球北方市场。Shein、Temu的成功都是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要素优势,使其成功地撬开了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


一旦明确了出海的必然性与可行性,那么出海就只面临方法论与路径问题。而就营商环境、行业选择等因素综合来看,政治风险越来越成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不可忽视的因素。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企出海期间,缅甸密松水电站建设、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的承建都与政治风险紧密相连。本文将盘点2024年中企出海可能会面临的政治风险,与读者商榷。


风险一: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北美电商市场政策风险增大


当前,美国对于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货物包裹予以免关税的待遇 。而美国国会近年来有意逆转这一政策(de minimis),认为大量商品通过这一政策输入美国,损害了美国本土零售商的利益。在2016年以前,这一门槛为200美元。一旦国会单方面推进相关立法,那么以Shein、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或被迫提升成本与定价。据福布斯报道,堵上这一“政策漏洞”已经成为美国国会的两党共识 。


图片

2024年1月23日晚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庆祝其赢得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初选(图源:纽约时报)


此外,特朗普上台后是否有意在既定的关税基础上继续升高对华进口关税,也有待观察。鉴于其竞选语言很可能会转换为政策话语,2024年美国大选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拜登执政以来,并未取消特朗普政府升高的对华关税,而仅在美国通胀紧俏时对部分行业予以关税豁免。一旦特朗普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胜出并有意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水平,该举措可能会进一步推动电商行业供应链往越南、印度、墨西哥转移,从而使得中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尤其是聚焦北美的电商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


风险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美元基金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风投资金来源日趋单一化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强,使得美元基金正在中国等市场收缩。虽然中国正日益寻求中东风投资本的进入,但旧的动能正在减损,而新的动能无法完全填补旧动能的失去,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创投的融资前景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以红杉资本为例,红杉中国已在2023年实现红杉中国与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全面分离,使得红杉中国成为独立运营的实体,其英文名称不再与Sequoia相关,而是以中文拼音Hongshan示人。万幸的是,红杉中国“教父”沈南鹏选择留守中国。


过去,中国企业出海比较依赖美元基金的投入,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呈现二分天下的格局。如今,人民币基金正在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选择,地方产投基金、创投母基金正在成为新的融资巨头与融资来源。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大,风投资金来源的多元性下降也将影响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的意愿,尤其考虑到出海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打开市场、教育市场。


图片

在第40届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工作人员在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智慧物流展区向嘉宾介绍物流无人机(图源:新华社)


风险三:美联储高位货币政策使新兴

市场经济承压,从而挤压出海红利空间


目前,美联储议息会议将隔夜拆解利率维持在5.25%-5.5%的区间。一如过去的经验,美联储的高息吸引了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的回流,从而给新兴市场带来了又一轮“薅羊毛”的资本流动压力。市场预计,2024年内至少将会有3次的降息[1]。但是,考虑到联储已在本轮升息过程中打破以往通过小步升息的步幅来给经济降温的惯例,降息的幅度会有多大、多迅猛,市场也不得而知。在靴子落地以前,市场预期仍未有确定性,如被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


考虑到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的目的地有很大一部分位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若在2024年受美国货币政策挤压而表现不佳,也将影响中企出海的业绩表现。例如,如果我们仍然视TikTok为中国企业,其在2023年就推动了TikTok Shop印尼与Tokopedia的合并(该合并已于近期完成),以此进入印尼市场,作为投名状来规避印尼政府对于TikTok电商的规制。若美国货币政策趋紧影响印尼的经济表现,那么TikTok(电商)等深耕新兴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表现也会受到连带打击。



风险四:美国塑造全球市场竞争环境,

人为增大中企在全球竞争的难度


目前,美国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来推行“新华盛顿共识”,以此回归产业政策传统,鼓励汽车制造产业本土化。除此之外,《芯片与科学法》则意在推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复苏。特朗普日前在竞选中认为,中国台湾夺走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意。可以预期,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台更多的经济干预措施,一方面以产业政策鼓励本土制造业的再起,另一方面对外部商品的准入予以限制与规锁,复兴其汉密尔顿传统,或者说国家资本主义传统。


美国制造业的再起,以及美国政策对于印度、越南、墨西哥优势竞争环境的塑造,都将增加中企在全球竞争的难度。在北美,美国市场会被日益增加的墨西哥商品占领;在东南亚,越南制造正在崛起;印度日前超越中国香港,跃升为全球第四大证券市场。而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美国本土制造业也正在减少对中国制造的比较劣势,在成本方面甚至可以达到部分齐平的水准。在欧洲,欧盟也在回应美国的《通胀削减法》,其产业政策以《欧洲经济安全战略》的面目出现,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四大领域,并且将辅以“碳边界调节税”来增加准入欧洲共同市场的门槛。


图片

拜登政府出台的对华半导体限制措施正在恶化美中关系,但对企业来说,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市场。这是2022年11月拍摄的第五届进博会上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展台(图源:新华社)


而制造业这一底层基础设施之上,就是电商行业、零售业等能够创造更多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乃至金融业。可以说,美国正在塑造、改变中国的经济外部环境,从而增大中企在全球竞争的难度,降低中国的对外经济影响力。


小结


目前,出海行业本身的逻辑更多基于经济逻辑,而仍未大规模地受到政治逻辑的影响。但是,随着政治变量日益内生于全球经济的脉络,2024年的政治风险也将给出海行业带来不可小视的影响——2024年是全球大选年,预计今年全球将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上演选举大戏,参与选举人口约占据全球一半。因此,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应当未雨绸缪,更加重视对政治风险的研判,增强忧患意识,避免非经济因素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注释:


[1]https://www.cnbc.com/2023/12/13/fed-interest-rate-decision-december-2023.html


本文作者

袁浩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助理。



GBA Review 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