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在咱们全家团圆,留子们端着汤圆给家人打视频的时候,地球另一面,正在上演一场动人的重逢——
10多位古巴老人,正在古巴驻华大使馆大声地唱着中国军歌《我是一个兵》,字正腔圆,满脸笑意。
而前段时间爆火小红书的“古巴老飞行员“大爷,也正抓着大使的手,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他的出现,直接让中古两国人民的友谊,从民间走到了官方。
他是谁?为何会牵动如此多中国网友的心....
这场盛大的善意接力,竟然始于一场“铁窗“喊话.......
大年初四的晚上,博主 Missya 正在古巴特立尼达度假,在小巷子里闲逛的她,
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声 “chinita!chinita!”
Chinita是“小姑娘”的意思,Missya 心里 “咯噔” 一下,瞬间警惕起来,这啥情况?流浪汉?
回头一看,好家伙,一个白发苍苍的大爷正趴在窗户上,眼睛瞪得圆滚滚,眼巴巴地看着她。
图源:小红书@Missya在澳洲
毕竟一个人在国外,留子都懂,安全意识那可是拉满的。
但Missya看着大爷那热切的小眼神,又不像是坏人。
于是 Missya 用英语回了句,自己不懂西班牙语。大爷手忙脚乱地比划着让她等会儿,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去后边儿唯一的柜子里,翻找了一会儿,捧着一张泛黄的证书来。
Missya 凑近一看,直接惊掉了下巴:
居然是 1961 年临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航空学校的肄业证书!
没想到,眼前的古巴老爷爷,竟然是一个中国“老留学生”,还是最硬核的那种。
原来,证书上的眉清目秀的青年,冷战时期,积极响应革命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号召,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学开飞机。
接着大爷又掏出一个贴满透明胶的本子,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汉字,是他在学习中文写的:
“你什么时候回来?”
“你家里好吗?”
“我们回去吧!”
这下,轮到Missya一声又一声地惊叹了。
“It’s so cool!”
天越来越黑,Missya 和大爷约好第二天下午再聊。大爷用手指着自己,说下次来找他,可以喊“Dido”。
回家路上,Missya想着大爷靠在窗户上往外看的样子,还有背后空空荡荡的房间,眼泪吧嗒一下掉了下来。
第二天,Missya下午三点往Dido家跑,差点在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房子中迷路。终于找到的时候,Dido比划着,“我以为你再也不会来了!”
走进Dido爷爷房间,虽简陋但整洁,仅有床、四双鞋和绿色小钟表,墙上挂着与女儿的合影。
两人通过翻译软件交流,Dido爷爷一样一样地给Missya看自己的宝贝:
贴在墙上的证书、有着卡斯特罗的落款,写的是“为安哥拉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一盒盒的勋章;空军专用的尺子......
临别时,Dido突然用翻译器问:“从哈瓦那到北京的机票多少钱?”
视频在此处戛然而止,但当Missya发布后,想要捐钱和帮忙考古的评论瞬间破百万,淹没了Missya的私信和评论区。
从网友接力找出的线索中,Dido的过去也逐渐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凑齐......
Missya的视频一播,B站UP主@-馬上走 便拾起了记忆的接力棒。
图源:B站UP主@-馬上走
@-馬上走的爸爸妈妈,在十二航校的遗址长大。妈妈说,如今杂草丛生砖墙歪斜的危房群,曾也是爸爸妈妈记忆里战士们训练、上课,休息时集体放电影的大本营。
1960年12月18日,十二航校接到通知,要接收223名来自古巴的“留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
在@-馬上走翻出的航校的老纪念册里,眼尖的网友们一下就认出了Dido的面孔!
世界线,在此刻闭合。
Dido当年在中国过的是什么日子,让他能记到今天?
时间倒回1960年。和古巴建交的第一年,咱们国家一穷二白,对外,和苏联交恶,还顶着西方国家的反共压;对内,全国经济困难百废待兴。
但听说古巴有留学生要来,航校立刻开始翻家底儿,不能亏待国际友人一点儿!
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国家对这些外籍学员非常重视,平时合训,一切以他们优先。
但当时,连出教材的白纸,跑遍了全临汾都买不到。拿黄色光筹纸出了一版,被校长打了回来:这怎么行,影响国际声誉!加急十天内总算是买到了白纸,所有人再加班加点抄写一遍。
而古巴留学生们,也回应着这份善意:学会了叠被子成豆腐块儿,学会了每一顿饭都要光盘,《我是一个兵》《东方红》《美丽的姑娘》也会顺口就来。
@-馬上走还找到了十二航校司令部副参谋长,老人对当年古巴“留学生”们的“生猛”印象深刻:上课积极,胆儿特大,说飞就飞!
图源:古巴青年在华留学期间与中国师生合影的老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他还记得,有个学生单飞B4飞机做特技,座舱盖儿半空里给掀掉了,照样稳稳地在战友们和翻译的指挥下,安全着陆。
“当时我们就给了表扬,”参谋长说,“外国学员啊,说话不懂啊,要通过翻译,真了不起!”
60年前古巴留学生的刻苦,一下子戳中了刚刚写完paper的主页君:
还记得刚来美国的我们,也是这样,小组作业承担最多的part,Office hour永不缺席,每一次Quiz都争取拿到最高分。
我们珍惜每一个看世界的机会,就如同当年的他们。
十二军校这一接,就是8年,外国“留学生”遍布古巴、委内瑞拉、越南,多达200名。其中,135名古巴学员,112名完成学业,15名提前回国。
Dido是那15个“延毕”的学生之一。
他在肄业证书上的时间停在1963年2月。那时候,离项目正式结束时间还有4个月。
虽然官方说是身体原因,但是网友们扒拉扒拉历史,很快发现了时代的洪流和个人命运的撞击: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小小岛国上,那里藏着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美国带着轰炸机的核弹压境,苏联试爆原子弹......
图源:B站@GustavK评论
没人知道当时远在异乡的Dido,看着自己的祖国成为大国的博弈场,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有评论说,最早离去的Dido们,或许是最优秀的一批学员,在国家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收拾行囊,带着中国同志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奔赴战场......
那是一个 “世界正年轻” 的时代。从北非的沙漠到东南亚的群岛,从南美的墨西哥和波多黎各到巴尔干的南斯拉夫,欧洲强权悄然退出殖民地,爱国军民扛起机枪,走上街头,大声疾呼自由和独立。
青年时期的Dido,是亲历这场风暴的国际主义战士:墙上卡斯特罗颁发的 “为安哥拉人民解放做出贡献” 的证书,记录着他在与当地青年并肩作战的岁月;
图源:小红书@Missya在澳洲
数年前曾偶遇Dido的博主,记得他说起自己在伊朗、索马里、蒙古战斗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HAR
图源:小红书@七色地图
令人欣慰的是,视频发出后,连续有几个博主都去探访Dido,发现老人并非大家所想的英雄迟暮:
Dido女儿住大house开民宿,侄子就在隔壁;Dido也有智能手机,在网络都不稳定的古巴,已经算是奢侈品,身体虽然有点儿小毛病,但古巴全民医保也有保障;人家只是一个喜欢随便拉一个中国人开启聊天副本的话痨老头儿。
是嘛,六十年代的公派留学生,能落魄到哪儿去呢?空空的房子和零星的家具,可能就是社会主义老兵刻进DNA的一切从简,咱国内的老兵不也这样?
要说还缺啥,或许是来自曾经的留学地的故人,坐下来听他侃一侃翱翔蓝天的奇遇。
而现在,人民空军和古巴旅游接待中心都在积极联系Dido;官方的牵线搭桥,让包括Dido一群古巴老兵们在元宵节走进了中国大使馆。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坐成一排,看起 @-馬上走 万里之外拍过来的十二军校现状,唱起“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要发动战争,坚决打他不留情”!
从头到尾,简简单单,误会散去,故人重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而作为夹在时代洪流里的留学生,我们最懂这样的平凡的交流,在如今剑拔弩张的的国际关系之下,有多么动人。
事实上,Dido的故事,并非个例。
他的怀念背后,是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积攒军事实力的同时也敞开大门,不少亚非拉的兄弟们也前来“取经”。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业内人称非洲总统的‘黄埔军校’,校友全是狠人: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
他们都亲眼见证了种族隔离期间,黑人同胞们的非人待遇和白人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希望学习我们的先进战术理论和实践,把星星之火带回祖国。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努乔马轻松当选首任总统;
姆南加古瓦,一路干到众议院议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第一副总统。
还有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也是北大留学生校友。
曾经,咱们的留学生拖着辫子,漂洋过海去西方,看到人家的繁华景象,心里默默感叹:‘这得多少年才能赶上啊?’
而后,拉美、非洲的兄弟们来中国,看着咱们的人民军队、四通八达的高铁和基建,心里估计也在嘀咕:‘这得多少年才能赶上啊?’
如今,主页君相信:
那些跨越山海的奔赴里,最动人的从不是施舍与仰望;
而是以平视的姿态,在对方的瞳孔里,照见自己拔节生长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