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6 16:54

来到2022年,“理想城市是啥样”依然是个重要议题,但它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00后和95后构成新的流动主体。跟90后相比,他们拥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对生活有着别样的理解,于是对城市的期待也有差异。

DT财经联合小红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这份《“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结合小红书平台趋势和调研数据,看看这代年轻人对城市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对理想的宜居城市有哪些新标准?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理解年轻人“选择城市”的变化?

调研数据来自我们前些日子发起的“你的理想城市是啥样”小调研,共有 2025位朋友贡献了自己的答案,其中00后、95后和90后占比接近9成(86.6%),超6成受访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以下为《“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的内容:

现在年轻人流行“蹲城市”

现在有更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寻找宜居城市。

关键在于“主动寻找”。上一代流动的年轻人大多就两种选择,漂向大城市奋斗,或回去建设家乡。但如今的00后和95后更加自由,他们开始跳出上一辈所定义的城市流动逻辑,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划定标准,去寻找一个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城市。

2021年底起,小红书上“宜居城市”的搜索指数开始上升,到2022年4月上升至目前最高峰。2022年初以来,小红书社区开始涌现“蹲一个宜居城市”、“求推荐一个宜居城市”等相关标题的笔记,相关笔记发布量仅4月比3月增长了3倍。

1663829774302431.jpg

不少年轻人开始在小红书“蹲城市”。他们发布一张备忘录截图,列举自己的宜居城市条件,期待全国各地网友在评论区的专属推荐。

这种新的城市流动并非小范围个案。

从调研数据来看,超8成受访者有想换个城市生活的想法。尤其是00后,近9成00后想过换个城市生活,35.7%的人“经常在想,会主动寻找备选城市”。

1663829796580651.jpg

大家寻找宜居城市的TOP 3方式依次是四处旅游、上网冲浪、看专业研究数据,分别对应自己亲自看、透过他人的经验来看、参考专业标准来看。

但各年龄段人群偏好的寻城方式有较大差别。越年轻,越倾向于透过他人的经验来了解城市。85后、90后和95后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通过“四处旅游,亲自感受”,而00后通过“上网冲浪,广纳网友亲身经验”寻找宜居城市的比例最高,达到74%。

1663829812774155.jpg

这可能也是新一代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城市的底气。

靠已有认知能挑选的城市毕竟有限,而蹲守广大网友的建议,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快速了解大量备选城市,先筛出一波有效样本,再去深度体验和研究。

这种“众筹居住经验”的方式,相较于自己旅游或查询专业数据,也更容易看到一座城市各个角度的生活图景。在小红书“蹲城市”的 @神经蛙 就觉得网友的评论比较立体,“因为在这个城市居住过的人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工作,有些人是上学,也有些是本地人。同一个城市,评论中会从许多不同角度来评价它”。

“蹲城市”的年轻人对宜居城市有了新标准

与从前相比,现在有更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寻找宜居城市。

虽然大家在选择城市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定制条件,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变化——与85后和90后相比,Z世代年轻人找城市的标准更丰富了。

拆解小红书“蹲”宜居城市的热门笔记内容后,我们找到了最热门的20个宜居城市需求关键词。

1663829832813772.jpg

城市的硬性发展指标这种常规考察条件依然重要,比如房价、收入这种经济向条件,高铁、机场、地铁、教育和医疗资源等基础设施,都会进入大家的“蹲城市”关键词。但在常规标准外,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细节提出了更多明确的要求。

在20个小红书“蹲宜居城市”条件热门关键词中,有一半跟具体生活相关,很多人提出希望生活便利、当地人比较包容、语言方便沟通、气候宜人、多点美食……

此外,一些年轻人还会根据个人爱好和期待的生活方式,提出个性化的条件,比如有人希望城市对宠物友好,有人希望有比较不错的花鸟鱼虫市场和二手旧货市场,还有人希望能找到一座水果城。

调研数据也进一步佐证,这代年轻人的择城标准明显偏向生活化。

从所有受访者的答案来看,大家在选择未来居住和工作城市时最重视的城市特点依次是:①生活性价比、②居住便利度、③工作机会、④交通枢纽度、⑤交友氛围、⑥文化娱乐活力、⑦商业发达度、⑧生活新鲜感。

1663829849499054.jpg

具体来看,大家最重视的TOP2城市特点是“在收入尚可的同时又有一定时间可以更多享受生活”,“生活方便,公共交通触达全城,便利店遍布城市角落,美食与生鲜触手可及”,都指向不花哨但更有质感的生活。

小红书用户 @阿biu和二佳 也跟我们提到,生活的质感“不是仪式感、不需要伪精致,而是更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状态。只要过得开心、健康,跟天气、环境、整个人群生活融入到非常舒服的一种状态,就非常好”。

不过,在整体的生活化择城偏好下,00后相对更在意城市生活的丰富度和氛围感。

各个年龄段受访者对城市特点的重要程度打分,在文化娱乐活力和交友氛围这两项上差距最大。

1663829868420399.jpg

一座更具文化娱乐活力的城市,有逛不完的文化艺术展馆和书店,时常会有大型演出和文化活动。85后中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比例仅为19.9%,而00后中这一数字达到40.7%。另外,00后(36.7%)认为城市交友氛围非常重要的比例也明显比85后(25%)更高。

00后向往的理想城市,能过上劳动与享受平衡的有质量的生活,这种质量不仅在于衣食住行的方便与丰富,还有精神生活的充盈——能参加兴趣所向的文化活动,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享文化和生活趣味。

“蹲”城指南:那些热门的宜居城市

年轻人带着新标准在小红书“蹲”宜居城市,也引来了评论区各地网友的大力荐城。宜居标准的定制化问答下,大家的互动重塑了许多城市的形象名片。

对于许多想要寻找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评论区汇总起来,就是一本野生民选版热门宜居城市指南。我们尝试汇总呈现这份指南,从小红书上“宜居城市”热门笔记下的评论里,找到了被推荐最多的热门城市。

1663829886731573.jpg

在民选热门宜居城市中,除了大家熟悉的长沙、成都、重庆、西安、厦门等榜单人气常客,还有昆明、珠海、南宁、大连、无锡、贵阳等日常不那么显眼的城市。

这份野生民选指南,丰富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的边界。那些因为发展规模等种种原因,在常规指标化评选中很难排进前列的城市,在这样一种分享生活体验而非比较指标的选拔中,会被人们真情实感地推选出来。

比如 @大风今天发财了吗 发布“蹲城市”笔记后,网友们的建议让他对无锡和宁波产生了兴趣。“这两个城市都因为我个人的一些偏见,没有考虑。既然他们都这么推荐,而且有理有据,我以后会去看看”。

大家在评论区的推荐里,一一列举出这些城市满足“宜居城市”的细节:长沙、成都、重庆、沈阳房价低、美食多,昆明、珠海、大连气候宜人,青岛、苏州、南宁、珠海生活节奏慢以及风景怡人……

以大连为例,就有网友从气候、商业、教育等方面按点罗列,认真安利:

“大连天气四季分明,夏天30度顶天了,跟南方空气湿热不一样,大连属于在树荫下就凉快,空气也好,唯一缺点就是风大,而且春天没有柳絮,商业繁华程度,罗森300多家,教育资源本市有985、211、行业内有名双非。”

当然,荐城也不全是条理清晰的正经分析,很多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关于城市的些许印象、玩笑、感受,扔出城市的微小切片,让人透过这块切片感受城市的风格。

1663829901503025.jpg

比如 @6个面-元素 推荐昆明的理由是,“鲜花过敏就不要出街了,因为最近天天大路都是花,相信全国人民都羡慕昆明一街的各色月季了吧”。篇幅不长,让人看到了满城的花,也感受到了来自这座城市的贴心。

我们如何理解年轻人“蹲城市”的行为?

热闹的“蹲城市”背后,我们能看到这届年轻人择城的三个变化:

他们跳出了原本的城市流动框架,不再将自己局限在大城市和老家的二选一难题里,广阔天地处处可去;他们打破了他人定义的优秀城市标准模板,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设定理想目标;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网上冲浪打捞寻找适合自己的落脚点。

总地来说,在选择城市这件事上,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自由,更加向内关注自我,更加主动。

在回答“你想换个城市的最大理由是什么?”时,这种自由、自我、主动的变化,也体现在各代际年轻人的答案中。00后想换个城市是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生活,选择不愿意安定下来(38.5%)和对现在城市不满意(35.1%)的比例最高;95后和90后则有更高比例的人是因为现实问题在现在的城市无法扎根。

1663829929529711.jpg

对城市的理解有差异,本质上是两代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这当然跟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90后要考虑成家立业,00后刚开始探索人生可能,包袱更少、自由空间更大。但抛开人生阶段的影响,他们亦是不同的。

00后和95后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背景让他们成为独特的宽裕世代、互联网世代、个性世代、生活方式社交世代……

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曾用“后物质主义”来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价值观,大家在物质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总结这代年轻人的价值观转向。

对他们来说,人生的价值不再是“求生存”,而是更多的注重追求“美好生活”。与之相伴,他们对宜居城市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从注重城市提供的谋生和发展条件,到需要城市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高质量生活;对于宜居城市的理解也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在体验,希望根据个人的喜好作出主动的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后物质主义”选择不等于“脱物质主义”,更有别于年长世代理解的“躺平”。“蹲城市”的青年并不是盲目的,恰恰相反,他们十分理性。我们分析小红书的数据可以看到,“蹲城市”的年轻人并不是不关心就业,发展机会或者待遇仍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之一。

调研数据也显示,在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中,00后和95后相对更在意生活的成长性和价值感,也有更高比例的人希望有能力享受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Z世代的理想生活不是只有自由浪漫和进步,还有具体的享受当下的现实。

1663830889849371.jpg

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促使更多年轻人主动去“蹲”个适合自己的城市,但要让“蹲个城市搬过去”成为可行的现实,是更加完备的客观条件。

线下交通快速流动的条件和许多城市的户籍政策放开,降低了城市迁移的门槛。诸如小红书等生活方式类社交工具也为年轻人分享生活提供了平台,消弭了“网络鸿沟”,使年轻人即便到三、四线城市也能享受到跟一线城市一样的生活方式。这些基础设施,都为年轻人“蹲个城市”提供了现实支撑。同时,他们的迁移也会为更多城市甚至是县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写在最后

常有人用 “内卷”或“躺平”来简单概括年轻人在城市间的流动,在这样粗糙的标签下,年轻人似乎只有两类,选择大城市就是为了奋斗,回到小城市就是放弃发展。而根据此次的调研内容,我们能发现,这种“打标”是对年轻人的误解。

年轻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蹲一个宜居城市”,是在当下社会结构中做出的合理化生活选择,也是这一群体理性、务实的体现。正是这种由年轻人群体创造、传播、认同、践行的青年文化,为社会带来了多元的色彩。

多元本就是城市的本色,就像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描述的雅典城市生活:“这样充实而富有活力,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健康有益,工作与闲暇,理论与实践,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都很有节奏地交替着;艺术、体育、音乐、交谈、思索、政治、情爱、冒险,打开了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可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包容的心态,支持年轻人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蹲”到自己的宜居城市,尽情享受理想的城市生活。

附:研究样本说明

1663830902521278.jpg

(1)2025份样本中,00后、95后和90后占比接近9成(86.6%),一定程度上代表现在年轻人对理想城市的需求和想法;

(2)从城市来看,超6成受访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从性别来看,男女比例接近4:6;

(3)从最高学历来看,58.9%受访者为本科生,33%为硕士;从感情状态来看,受访者中单身的占比最高,达到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