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手电商发布了《医用保健-OTC(非处方药)类目开放公告》,宣布自10月7日起生效。
根据该公告,快手小店将开放【医用保健】类目下的二级类目【OTC(非处方药)】店铺准入。
这一举措与抖音的最新规则不谋而合,抖音也表现出放松门槛的态度,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药店和药企进驻。随着快手、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纷纷涉足医药零售领域,药品零售企业可能会开辟新的市场。
快手、抖音开始卖药了
据了解,快手OTC经营的电商入口为“快手小店”,目前九州通、好药师、华润三九等知名医药企业已在该平台销售OTC产品。根据《公告》显示,快手小店新开放的二级类目下将设立多个三级类目,其中包括感冒咳嗽用药、解热镇痛用药、维钙营养、补益安神、消化系统用药等17种药物。
而抖音此前更新的《非处方药准入品牌清单》,清单已覆盖片仔癀、济民可信、扬子江等474个品牌,产品涉及解热镇痛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胃肠用药、皮肤用药、维矿营养等18个子集品类。
网络售药如何保证合规
药品+短视频平台,似乎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搭配,毕竟早期的野蛮生长导致直播赛道乱象丛生,市场监管总局甚至在2020年1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严格禁止直播售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这导致网络直播售药一度成为禁区。
不过,这种紧张的气氛只维持了两年多。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明确规定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店可以开展网络直播卖药行为。如今再看快手、抖音这次迈出的步子,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涉足药品零售尚处于试点阶段,然而这一举措带来的益处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验证。如今,在线买药已经成为了常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量消费者形成了网上购药的习惯。而在医药新零售生态圈中,网络销售板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短视频平台与网售药品的结合,让消费者不需要再亲自前往药店或医院购买药品,只需在平台上浏览和选择药品,即可享受送药到家的便捷服务。
此外,药品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可视化展示,可以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其信息,包括药品的外包装、使用方法、副作用等,这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药品,增强了药品销售的现场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效率。
只是,药品不是普通商品,短视频平台卖药,风险不容低估。其他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最多是经济损失,但药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涉及到金钱损失,更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网络不是“规”外之地,不可否认短视频平台“卖药”具有一定的空间,但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
5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五条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处方药广告,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八条还对广告形式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与此同时,虽然快手、抖音目前正在快速探索网上药品零售,但态度还是较为谨慎的,对于入驻机构和入驻产品都做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快手方面规定:OTC(非处方药)类目准入店铺类型包括旗舰店、专卖店、卖场型旗舰店、入驻方式为定向邀约;专营店、个人店铺、普通企业店以及第三方推广暂不开放。在入驻资费方面,旗舰店、专卖店、卖场型旗舰店经营以上类目,相关快手商品保证金为10万元,商品技术服务费费率为3%。
抖音新版《【药品】类目管理规范》规定,平台对非处方药采取定向准入方式——先接收商家入驻申请,再审查许可后才许可其经营,经营主体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且门店数量不小于20家。在准入资质方面,商家需要具备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方式包含零售,如涉及非处方红标需提供执业药师资格证);在品牌资质方面,需具备商标注册证、品牌授权;在商品资质方面: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此外,商家发布的OTC药品需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中关于商品信息、宣传、质量等相关规定的要求。
“O2O买药”服务是否能实现?
有观点认为,快手、抖音涉足药品零售还在试点阶段,不排除平台未来布局O2O板块,把线下药店纳入进来,完成“B2C+O2O”渠道全覆盖。
早在今年8月,有小道消息传出快手计划涉足药品零售,其中有猜测是通过O2O渠道实施。然而,我发现在快手APP的“同城”频道中,虽然存在“本地生活”入口(可搜索到附近的一些药店),但平台开放的功能服务仅限于“团购优惠”,用户尚不能在该平台上实现O2O购药。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抖音平台。
9月18日,抖音健康官宣调整抖音医疗账号(含机构)认证规则。引人关注的是,抖音放开对民营三甲医院及主治以上医生个人的认证。几天前,抖音刚开放药店的本地生活,用户可在抖音同城里搜到入驻药店及地理位置,但是不能买药。尽管如此,但不难看出,从医疗科普到线上问诊,再到用药需求延伸出医药电商,最后借助平台把更多健康需求导流至线下医院,药械营销生态正在发生锐变。而这种营销生态的转变,则是为药企传播了一个信号:应该更加注重品牌形象。
对此,你怎么看?